近日,“共育未來——奧林匹克科技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展,展覽集中展示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11個教師團隊的冬奧設計成果。市民在參觀中可了解眾多冬奧設計作品背后的故事,還能戴上VR“親臨”一場冰球比賽。
一走進位于清華藝博四層的14號展廳,一個小型的火炬臺首先映入眼簾,位于鳥巢外以及張家口和延慶的三個場外火炬臺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馬賽教授帶隊設計,目前已經(jīng)成為永久的奧運遺產(chǎn)。一旁的大屏幕上介紹著場外火炬臺設計期間反復論證、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
“《星漢燦爛》《與天久長》《冰魂雪魄》《合衷共濟》……這些獎牌設計和創(chuàng)意也太浪漫了。雖然沒成為最終的獎牌設計方案,但這些作品也同樣值得被了解和記住。”人們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設計入圍方案前駐足欣賞。“這個《與天久長》設計方案獎牌的側(cè)面,還有張家口‘大好河山’的精心設計,真是有創(chuàng)意。”參觀者李女士感嘆道。
除此之外,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老師團隊設計的延慶“海陀塔”、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視頻、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概念——“火鳳凰”“凌云竹”、5G+8K數(shù)字冰雪體驗博物館院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景觀道旗紀念品等成果的設計理念和過程被一一展現(xiàn)和闡釋。
在“面向冰球賽事的VR視聽語言及VR直播的智能化設計”展示區(qū),市民還可戴上VR設備,“親臨”一場冰球比賽,體驗科技帶來的獨特觀賽體驗。
令不少觀眾驚喜的是,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女混合團體接力冠軍范可新的“金墩墩”也出現(xiàn)在了展覽現(xiàn)場。
“范可新和隊友一起拿下了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冬奧會的首金,至今還能回憶起那場激動人心的比賽。今天有幸能看到她的‘金墩墩’,特別開心。”一位觀眾欣喜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