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是世界聽力日和全國愛耳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有19名賽會志愿者是殘疾人,其中包括聽力障礙人士。他們?nèi)绾螀⑴c志愿服務(wù)?在過程中又有哪些收獲?
王梓博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志愿者,在國家體育館,他的任務(wù)是引導觀眾入場就座,并監(jiān)督他們遵守防疫要求。王梓博說:“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座位。比賽進行中我們會監(jiān)督觀眾必須要戴好口罩,根據(jù)場館的防疫要求,不能喝水,不能進食。也會回答一些他們簡單的問題,賽后我們會引導他們有序退場,清理看臺。”
在比賽間隙,志愿者會上前提醒違反防疫要求的觀眾,而在比賽過程中,為了不影響其他觀眾,他們又有另一種工具。王梓博介紹:“如果在比賽的時候,我們會有特制的硬紙板,上面寫著‘請勿摘口罩,請勿飲水進食’。如果在比賽的時候看到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會拿硬紙板來提示觀眾。”
王梓博有先天聽力障礙,平時佩戴的助聽器被他稱作“小耳朵”,幫助他幾乎不露痕跡地和別人交流。但也有意外的場景:在賽前培訓的現(xiàn)場,周圍幾個小組的老師同時用擴音器講話,助聽器里產(chǎn)生了失真的效果。王梓博告訴記者:“賽前培訓,有很多老師都會用麥克風講話,聲音有點亂。我因為戴著‘小耳朵’,他們同時說話的時候,我就沒有聽清老師在說什么。但是后來也有老師的幫助,我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盡管問。有一部分問題老師解決了,也多虧我的組長和組員,我們一起討論,我就明白了我們應(yīng)該去做什么,怎么去做。”
另一個挑戰(zhàn)來自口罩。王梓博高中開始戴助聽器,加上從小讀唇語的習慣,共同構(gòu)成對他人話語的感知,但是防疫要求下,面前的人都被口罩擋住了口型。王梓博說:“因為我和別人交流要看口型,看他們的唇語。在這次的志愿服務(wù)中,老師、同學還有觀眾都戴口罩,我和他們交流的時候就有點困難。我就要用聽懂的部分,猜一猜他們想說什么。”
與王梓博同組的志愿者一開始并不知道他是聽障人士。“剛開始,我也沒有跟組員說,怕給他們添加負擔,但是后來他們慢慢了解我之后,他們說沒想到我有這樣的狀況,說需要幫助就跟他們講?;ハ鄮椭?,我覺得挺感謝他們的。”王梓博說。
在比賽期間,王梓博的志愿服務(wù)標準和其他志愿者一樣。一次現(xiàn)場的采訪拍攝,才讓觀眾注意到他的不同。
王梓博:有人來拍攝,旁邊的觀眾就了解到了,他后來向我招招手,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你當時心里是什么感覺?
王梓博:我覺得挺感動的,覺得觀眾特別好。
王梓博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招募的19名殘疾人賽會志愿者之一。這19名殘障人士包括聽力障礙者和肢體殘疾者,有大學生,也有老師、醫(yī)務(wù)工作者等等,最年輕的20歲,最年長的已經(jīng)60多歲。他們是從2800多位報名的殘疾人中選出。
即將開幕的冬殘奧會上,在王梓博開展志愿服務(wù)的國家體育館,參加冰球比賽的是肢體殘疾的運動員。和上個月的冬奧會相比,王梓博又有多一重的心情。他說:“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我覺得本來有的人腿腳不便,但是他們還是訓練特別刻苦,都能為自己的國家上賽場。不管結(jié)果怎么樣,他們都是最棒的。”
按照無障礙指南要求,國家體育館從冬奧會場館過渡到冬殘奧會場館,改造、升級了無障礙衛(wèi)生間、廁位和無障礙電梯,增加了無障礙座席。還有專門為殘奧運動員觀賽安排的無障礙座席和陪同席。媒體席也有無障礙設(shè)置。
冬殘奧會結(jié)束之后,王梓博會回到校園。他是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大四的學生,準備繼續(xù)攻讀本校的研究生。他說,自己在學習上的標準和其他同學沒有不同,而參加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志愿服務(wù),也是要證明自己一樣可以做好。王梓博說:“我們雖然會有一些缺陷,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也想做到和常人一樣的事情。”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