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多瓶油燜筍和一封手寫信,來自“一位熱愛上海的老人”的心意,傳遞到了上海市民手里。
老人給上海人民的手寫信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上海市閔行區(qū)新虹街道的居民們收到了2000多箱來自寧波的援滬蔬菜,油燜筍被隨機放在其中。5歲半的孫熙源收到了油燜筍,拌著面條吃得很香,媽媽給他一字一句讀了老人的信,于是,他錄制了一段視頻:
“奉化的爺爺奶奶你們好,我是來自上海的孫熙源,我們已經(jīng)在家封了五個星期了。收到了你們送來的油燜筍,我是拌著面條一起吃的,很好吃哦。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的愛心!以后我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我們共同抗疫,把疫情趕走?!?/p>
4月21日,孫熙源的媽媽張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每次讀信都會想哭。信里沒有華麗的詞,很樸實,都說到了心坎里。壓抑了這么久,有一股暖流的感覺。
張吉說,當時給孩子錄視頻只是想隔空表達一下感謝,沒想到老人真的能看到,還給小朋友回了話。
以下是張吉的口述:
當時就像拆盲盒一樣,箱子里有蔬菜、年糕,還有一瓶油燜筍。還挺驚訝,一般都是應急的菜和肉,怎么還有一瓶筍,相當于改善品質(zhì)了。我們開始以為大家都收到了,后來樓道長跟我們說,油燜筍被隨機裝在蔬菜箱里,不是每家都有的,我們樓就我們家收到了,感覺很幸運。
孫熙源家收到了老人自制的援滬油燜筍
箱子里還有兩封信,其中一封落款就是“一位熱愛上海的老人”。我爸爸媽媽都是老師,一打開信,看到開頭說是一位退休教師,他們就很激動。我爸爸本來還在那躺著,忽然站了起來,他平時不怎么愛說話,便給我們讀了一遍信,全家人一起聽。
感覺老人特別不容易,這么大年紀,比我爸媽年紀還要大一些,跑了這么遠的路,花了這么長時間準備油燜筍。我讀到他親自去挖筍,剝筍、洗筍、切筍,又用土灶燒,能想象到那個過程,我覺得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都充滿著牽掛,“就想著我要把這些東西送給上海人民”,然后就被我們吃到了,你說我們有多幸運。
小朋友把油燜筍拌著面條吃
我們平時不太常吃油燜筍,當時正好是飯點,兒子先嘗了一下,說好吃,然后他直接放到面條里拌著吃了。今天晚飯我們又吃了,他剛才還在唱歌,“我愛吃老爺爺老奶奶種的油燜筍,真呀真好吃”,是他自己編的歌。
吃完筍以后,我又給兒子讀了一遍信,還是覺得好激動,特別暖。這個時候不知道為什么,就覺得特別感動,現(xiàn)在讓我再讀一遍,我還是會想哭。一點都不夸張,熱淚在眼眶里打轉。信里沒有華麗的詞,很樸實,都說到了心坎里。壓抑了這么久,有一股暖流的感覺。
很感謝!尤其在被封了一個多月的情況下,真的覺得老人傳遞的不只是一瓶筍,更多的是愛心,是兩個地區(qū)之間的溝通交流和情誼。
我想把這種感覺傳給我兒子,讓他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要像爺爺奶奶一樣有愛心?!苯裉煸缟贤馄畔氲?,說我們怎么能感謝一下人家,我說,這不大可能吧,倒真沒想過可能會有途徑讓老人看到。平時幼兒園會要求給孩子拍些視頻之類的,所以我們也有這個習慣,還是給孩子錄了一段視頻,就是想隔空表達謝意,也給孩子記錄一下。當時想著可以反饋給居委的叔叔阿姨,表示感謝。
沒想到經(jīng)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寧波市慈善總會的傳遞,老人能看到兒子的謝意。今天晚上,他還錄視頻回話了呢,老人說:“小朋友你好,你說得很好,聽了你的話我很感動,謝謝你!”兒子很開心,聽了好幾遍,自己跑過來和我說:“媽媽,再給我看看老爺爺。”
這是一瓶油燜筍的奇緣。
新聞鏈接:
奉化140多瓶援滬油燜筍的主人找到了 他是76歲退休鄉(xiāng)村教師毛佰鈞
奉化140多瓶援滬油燜筍中有封信 落款"一位熱愛上海的老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