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前,雷米·博勒(中)在進行冰面制作。首都體育館供圖
兩種不同的觀感:一個風馳電掣,一個優(yōu)雅翩躚,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這兩個項目,在北京冬奧會上將共用一塊冰面。為了在首都體育館打造一塊速度與美麗共存的冰面,北京冬奧組委特聘制冰專家雷米·博勒與中國同事一起,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搭建實現(xiàn)夢想的舞臺。
這位來自法國的制冰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己與制冰結緣的故事開始于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16歲的博勒開著掃冰車踏上冰面,“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制冰工作。”博勒說。自此,他服務多屆冬奧會和世界錦標賽等賽事,在制冰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在完成2018年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的制冰工作后,博勒接到了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很快便投入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相關工作中,負責首都體育館的制冰工作。“為了呈現(xiàn)一屆精彩的冬奧會,我和中國團隊合作了近4年時間。”他說。
談及工作中最大的挑戰(zhàn),博勒說,首都體育館承接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個大項比賽,兩項比賽對冰面的要求完全不同。“這需要我們仔細研究,保證冰面對于兩個項目來說都是完美的。”他解釋,相對于短道速滑選手偏好的脆冰,稍軟的冰面更有利于花滑選手做跳躍動作。如果比賽中短道速滑的運動員可以極快滑行,花樣滑冰的運動員可以高高跳起,那就證明制冰工作成功了。
博勒提到一個細節(jié),制冰團隊會在一天內(nèi)多次調(diào)試冰面溫度,“我們每天都會調(diào)整冰面狀態(tài)、更換防護墊、調(diào)試冰面溫度,做到每天的冰面都能達到最佳溫度。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和中方負責機器裝備的工程師密切合作,調(diào)控氣溫、水溫、制冷系統(tǒng)溫度。”
在博勒看來,每一次制冰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工作的特別之處在于,要在不同的場館與不同的團隊合作。”他說,在北京的工作就是一次非常奇妙的體驗。
首都體育館建成于196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體育場館,中國首座人工室內(nèi)冰場也在這里誕生。“看著這里一點一滴發(fā)生的變化,感覺真的非常棒!”博勒說。
談及與首都體育館制冰團隊的合作,博勒坦言,這非常令人興奮。“事實上,所有同事都對制冰工作抱有極高的熱情。”他介紹,大家正是出于對冰上運動的熱愛走到了一起。“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大家步調(diào)一致。遇到問題時,所有人都會沖上前積極解決,這非常好。”博勒說。
博勒表示,在首都體育館工作的經(jīng)歷讓他對這塊冰、這屆冬奧盛會的成功舉辦充滿信心。2月4日,首都體育館迎來首場花樣滑冰項目比賽,5日中國隊在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中奪得金牌,這也是該場館產(chǎn)生的第一枚金牌。“在這塊冰面,全世界將會觀賞到精彩的比賽,這一點毋庸置疑。”博勒說。
關鍵詞:
推薦閱讀